Search


去年所觀賞的最後一部電影為《沒有煙硝的愛情》,身為本屆奧斯卡外語片的熱門作品之一,無論電...

  • Share this:


去年所觀賞的最後一部電影為《沒有煙硝的愛情》,身為本屆奧斯卡外語片的熱門作品之一,無論電影本質或象徵意義都極其重大,將於情人節 2 月 14 日正式上映。背景設定二戰結束後歐洲鐵幕落下的靜默時刻,英文名稱為 Cold War,顧名思義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體制抗衡,巴黎與波蘭兩種意識型態的象徵,中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屏障,時空隨著黑白色階流動,情感隨著黑白光影凝滯,不動聲色的蔓延出時代劇變之下的淒美愛情。
 
(以下涉及劇情討論)
 
二次大戰後十年是最殘酷的年代,在動盪世紀裡,千千萬萬對戀人背負起時代所劃開的沈痛代價,偉大的愛情足以跨越隔閡與藩籬,但是戰爭、政治與意識形態一手創造出的矛盾衝突,卻乘載不了從價值觀與命運根本被撕裂的生活與生存重量,如同那道從未真正倒塌的柏林圍牆,從土壤到天空硬生生將地球一分為二,而 Zula 與 Wiktor 一對渴望雙宿雙飛的比翼鳥,就這麼來來回回遊走於兩個世界的接縫之處。
 
《沒有煙硝的愛情》好比《羅馬》,從小人物的遭遇映照大時代的切面,也是時代情緒更為濃重的《樂來越愛你》,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卻依然極盡浪漫之能事,在避重就輕的煙硝之外只見含蓄內斂的優美詩意瀰漫於陰溝上方的星空。冷戰陰霾層層籠罩,出身低微卻擁有迷人嗓音與獨特魅力的 Zula 因為一場徵選而遇見了才華出眾的音樂家 Wiktor,兩人的愛情在疏離冰冷的氣息中注入一股暖流,政治利益的手伸入了波蘭民族藝術的舞台,前面明白易懂的謊言遮蔽了煙硝,後面無法理解的真相體現於音樂,造化弄人的多舛命運讓兩人的青春年華消磨於顛沛流離與相思之苦,他們因藝術而結合,卻也因藝術而漸漸相斥。
 
Zula 不服輸的眼神重疊了 Jennifer Lawrence 一慣的倔強,Wiktor 努力迎合巴黎藝文圈的心力交瘁如同 Ryan Gosling 的讓步妥協,在所謂的自由世界裡,冷戰劃分出的極端世界才真正體現於渴望愛情救贖的靈魂之中。一幕重逢,停留在激情過後 Zula 怔怔出神的凝視,鏡頭漸漸失焦,瞬間喉嚨湧上一股酸楚,死生契闊裡還能見證變與不變,一無所有時依然渴求彼此,而物換星移後,也只願這一生永遠駐足於愛之恆久與無盡。
 
當愛情強碰現實,會隨之產生對錯之外的強力拉扯,將最初的純真撕得體無完膚,一生很短,短到再回首已滄海桑田人事全非,一生也很長,長到難以真正等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發一語望著被風拂過的樹梢,被陽光親吻的綠草,彷彿一切僅為昨夜的歷歷在目,佇立於世界這個懸崖的邊緣,文明容不下太純粹的愛情,生存折磨也永無終止之日,到另一邊去吧,那裏的風景更美,兩人靜靜的走出畫面,遠離了苦痛,遠離了孤獨,遠離了煙硝,遠離了裂縫,遠離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我想虞姬即使自刎於劍下,那一刻,她亦是幸福的,對望的眸中,她看到生死相許的來世。所以無怨,也無遲疑。」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Kristin| 東吳中文畢,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著有《光影華爾滋》,喜愛透過觀影、閱讀探索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合作邀約| 寶旭姐 [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